Ebook 电子书


首页Ebook


人间的灵山 · 佛教的法海

下载PDF 阅读Ebook

目录
---------
26. 缘来如此 - 译经事业

译经事业
文:心中法师
玄奘研究院 讲师

自从汉武帝时代开拓西域丝绸之路成为一条贯通中西的贸易孔道,往往伴随着贸易而进行文化交流、宗教传播。许多西域、天竺僧侣随着商队来到中国,成为中国佛教播种者、拓荒者。
佛教发源于印度,东传中国,大放异彩,主要得力于经典的汉译。由于佛典的翻译流传开创出中国八大宗派蓬勃发展的新貌。
中国的译经事业起源于东汉,发展于天朝,尤盛于隋唐年间。有中国佛教的译经事业发展历程,可分为三个时期\:

◆ 汉魏西晋时代译经的初创期
东汉明帝夜蔓金色人后,曾派秦景等到西域取经,并迎请迦业摩腾、竺法兰到洛阳,译出五部经,但现仅存四十二章经,这也是中国最早的佛经翻译。
初期经典的传译并非直接从印度而来,而是从大月氏、等西域引入。汉至晋代,约有六十余位译师,最着(著)名的有安世高、支谦、康僧会及竺法护等人。当时翻译所根据的经典,大都是由西域当地的语言或文字写成,通称胡语经典。
汉代佛经的翻译,主要有大小乘两大系统\: 一是以来自安息国,以安世高为代表的小乘禅派; 一是以大月氏的支娄迦签为代表的大乘般若学。可以说,佛教传入中国是大小乘同时并行,从经典翻译的现象来看,正是反映了这个事实。
汉末三国时代的译经僧中,最着(著)名的是康僧会法师,他对江南佛教的传播,影响极深中国僧侣最早前往西域求法的是朱士行。
晋代译师中,译经数量最多的,首推西晋的竺法护,共译出大乘经典一五四部三九卷,译出时间在西元二六五至二七四年间。竺法护在西元二八六年译出正法华经,于是有观音信仰的启发。
此一时期的译经多属个人翻译,并无固定人员共同参与。译经,由于限于人力、財力、只能译出小经小品,缺乏系統; 且来中国的高僧皆在于传教余暇译经,并未取得当时朝廷的护持,翻译工作亦无特定地点,文体不一,译名混淆,故称为译经的初创期。



摘自《人间佛教》第四册(单元 :缘来如此)


<<<上一章 下一章>>>